您现在的位置:118kj开奖现场 > 教育科研 > 教师培训 > 正文内容

網絡文學是“富礦” 改編需深耕

作者:admin 来源:未知 更新日期:2021-03-27 浏览次数:

   據《人民日報海外版》報道,網絡文學IP的影視化改編正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,在價值引導、制作水準、傳播方式等方面不斷創新。

   網絡文學、影視,把這兩個詞擺在一起,相信很多人都立即能説出一大堆名字:《盜墓筆記》《鬼吹燈》《甄嬛傳》《步步驚心》《瑯琊榜》《慶余年》《大江大河》《長安十二時辰》……就拿近期熱播的幾部作品來説,《山河令》《贅婿》《司藤》無不源自網絡小説;最近獲得奧斯卡提名的電影《少年的你》,原著也出自網絡作家之手。

   網絡文學,的的確確是一座寶庫。 寶庫內,作品堪稱海量,類型多種多樣,且很多作品早已圈粉無數,擁有較高的知名度。 將其改編成電影、電視劇、網劇甚至動漫,好操作、風險小、好營銷,也因此頗受歡迎。 數據顯示,我國網絡文學作品累計規模已超過2590萬部;截至2020年12月,我國網絡文學用戶規模高達億。 此外,還有報告顯示,2018年、2019年我國熱度最高的100個影視劇中,網絡文學改編作品佔比高達42%。

   數字會説話。

   這幾個數字説明,網絡文學早已成為影視創作的重要內容源頭,網絡文學影視化改編這條産業鏈已經相當成熟。

   為什麼要一再強調“網絡文學”?其實,文學與影視本就密不可分,網絡文學作為文學中的一個分支,和《西遊記》《紅高粱》等傳統文學的改編沒什麼不同。

   當然,“網絡文學”有其特點,比如它們在網絡連載,更具“用戶思維”,可讀性(娛樂性)更強,也在良莠不齊、同質化嚴重等問題上表現得更為突出。 眼下,網絡文學IP改編,已成熱潮,知名作品被資本哄搶殆盡——影視領域需要網絡文學,網絡文學也希望被影視化,不過這一切的落腳點都應該是打造精品,而不是刻意迎合、盲目跟風。 如專家所言,從網絡文學轉為影視劇,要邁過兩道門檻:一是改編,二是制作。 改編指向劇本,劇本為一劇之本。

   觀察《大江大河》等優秀作品,之所以收獲高口碑,正在于其站在原著的肩膀上,進行了再加工、再創作。 即便是娛樂性強的作品,如《贅婿》也要進行改編,使其貼合主流價值觀。 必須看到,影視改編是改編,但要下的工夫不能省。

   制作則是工業流水線,是不折不扣的技術活。

   從《瑯琊榜》到《慶余年》,從《失戀33天》到《歡樂頌》,不論古裝現代,不論何種題材,只有制作精良的作品才能收獲好評。 説到底,網絡文學影視化改編需要好故事、好文本,需要精品意識、工匠精神——時代在變,但不浮躁、不急躁,把心思放在打磨作品上,應該是打造文藝精品始終無法省略的過程。 (夏振彬)。

(责任编辑:admin)
【字体: